上海松江开发区

位于沪杭经济发展轴关键节点的国家级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松江经开区),凭借其显著的区位优势和完备的配套设施,已经成为松江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对外开放的主力军、科技创新的主驱动器。松江经开区依靠其坚实的产业基础,秉持新发展理念,紧紧抓住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战略发展机遇,加快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的步伐,成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建设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先行先试走廊的重要区域。

松江经开区的发展历程起源于1992年7月,当时作为上海市松江工业区正式启动开发建设。随后,在2000年4月和2003年3月,分别成立了国家级松江出口加工区A区及B区,成为全国首批出口加工区之一。到2013年3月,上海市松江工业区经过国务院批准,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规划面积达到57.77平方公里。2018年9月,松江出口加工区成功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成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到了2022年,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松江经开区名列全国11名,上海市第一,进出口总额全国第三;松江综保区全国综保区排名第五、东部第三,上海第一,展现了在逆境中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成果。

经过三十年的开发建设,松江经开区核心区现已发展成为四大板块:东部园区以智能制造业为主导的创新产业园,综合保税区以自由贸易为主导的综合保税园区,中部园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外商投资集聚产业园,西部科技园区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科技产业园。在区域内,已形成了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现代装备、食品饮料、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的“4+4+X”产业体系,产业集聚的趋势愈发明显。

面向“十四五”时期,松江经开区正努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2022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805.4亿元,占全区的62.4%;完成工业投资75.8亿元,占全区的43.6%;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50.5亿元;完成税收102.9亿元,增长22.8%;入库地方财政收入22.2亿元,增长19.8%%;进出口总额2858.3亿元,增长3.8%,占全区的79.4%。实现合同外资8亿美元、到位资金4.4亿美元,展示了松江经济的重要担当。

未来,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策源地的开路先锋和“松江新城”未来发展的动力引擎,松江经开区将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环境,实现科创能力和关键技术领域的不断突破,加速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将经开区建设成为“全球引领、开放创新、市场推动、龙头凸显”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园区,进一步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更大贡献。